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件精神 >>

【砥砺奋进的五年】【专访】黄云波:精准施策 打赢云岭脱贫攻坚战

发文单位:新华网   发文时间:2017-10-27

【砥砺奋进的五年】【专访】

 

新华网:请您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哪些突破?

  黄云波: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真正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全新的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健全了从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社会动员、政策保障、资金投入,到监督监管、考核评价等全新的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有效保障了整个脱贫攻坚的顺利进行。

  其次,攻坚合力全面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全社会参与打硬仗,从省到村都是党政领导任双组长,既挂帅又出征。中央49家单位,全省17896个单位挂县包村,59万名干部职工帮户,选派38492名干部驻村扶贫,2128家民营企业与2066个村结对帮扶,上海、广东三市从产业、就业、市场、人才和资源等方面结对帮扶85个贫困县。

  第三,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精准”成为扶贫工作的尺度和标杆,“绣花功夫”成为各级干部落实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

  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的同时,扶贫投入也在持续加大,五年来全省投入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0亿元,其中省级年均增长42%,中央年均增长16%以上。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五年来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2012年到2016年,全省441万农村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749元增加到2016年的7847元,年均增长13.4%。贫困地区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到今年所有贫困村道路实现全面硬化,宽带全面到村,标准化卫生服务到村,动力电到村,160万户农户危房得到加固改造。

 

新华网:到2016年底,云南省还有363万贫困人口,在脱贫攻坚方面我们主要存在哪些困难和障碍?

  黄云波:云南在脱贫攻坚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困难和问题也还是很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全省129个县(区、市)中124个县有扶贫开发任务,其中有88个是贫困县,到2016年底全省还有363万未脱贫人口。

  二是贫困程度深,攻坚难度大。全省有27个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深度贫困县,3539个深度贫困村;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比较高,占全省贫困人口的45%,“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上处于深度贫困中。这些地方的贫困成因是综合性的,既有自然资源禀赋的问题,也有素质性贫困的问题。

  三是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不足,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部分群众安于现状,进取精神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自力更生脱贫的积极性不高。

   

 

新华网:当前云南全省还有27个深度贫困县,请您介绍一下,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黄云波: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做了专题研究,相关实施意见即将出台,重点从6个方面精准施策:

  一是强化领导。每个深度贫困县由1位省级领导统一指挥,并配备3个以上省直单位、1家大企业,合力开展“挂包帮”。

  二是强化资源配置。将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倾斜深度贫困地区,并制定专项政策,在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

  三是强化产业就业。围绕“县有特色、乡有产业、村有产品”,认真编制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产业培育,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同时,采取定单培训、定向就业的方式,解决有意愿、有能力外出务工群众的就业需求。

  四是激活内生动力。将改革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使用管理办法,同时选好配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并通过大力培养致富带头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举措,激发深度贫困地区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五是强化责任落实。我们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深度贫困地区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使深度贫困地区的干部真正做到用“绣花功夫”来抓扶贫工作。

  六是强化监督管理。围绕扶贫政策、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健全完善全面审计、全面公开、群众全程参与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机制,确保每一项扶贫政策都落实到贫困人口身上,每一分钱都用到扶贫上,坚决杜绝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坚决斩断伸向扶贫项目资金的黑手。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