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帮扶点工作信息 >>

【云南大学文学院】"两学一做,精准扶贫"河边村分队今日已调查24户贫困居民的档案资料Day3

发文单位:云大扶贫   发文时间:2016-07-23

719日,云南大学文学院河边村分队在当地村委干部、云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顺利开展了第一天的资料采集工作;并且建立了河边村24户贫困居民的档案资料。

调查分队于今日早九点从村委会出发,晚八点结束第一阶段调查任务。分队完成了河边村四个村小组"大石头"、"大水井"、"箐门口"、"蚂蟥箐"的资料采集。调查分队结合"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工作方针,对于贫困户的扶贫前后的经济状况,教育状况,医保状况,交通状况,生活质量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资料采集。

资料采集工作的开展遭遇了严峻的考验。连绵不断的大雨让滑坡泥石流灾害更加严重。带队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山体滑坡和巨石滚落。原本政府修建的硬化路面也变成了泥泞的小道。而且受到自然状况制约,贫困村民居住地区非常分散。距工作驻地最远的"箐门口"村小组距离村委会有十五公里的路程,弯弯曲曲的山路要步行近六个小时。但是调查分队的全体成员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今日的调查任务,搜集了很多宝贵的扶贫信息。

首先,分队搜集整理了导致河边村严重贫困问题的原因。第一,由于河边村自然条件确实非常恶劣。每年雨季都会遭受类似近日状况的严重泥石流灾害。第二,由于泥石流灾害的侵袭,河边村难以将政府推行的现代农业生产中技术投入农业生产。第三,受传统择居习惯影响,河边村居民大多将住房建设在陡峭的坡面,导致了住房成本增加。并且住房的维修成本也非常高。第四,河边村的交通确实非常闭塞。今年二月,政府修建的河边村至凤庆县城公路已经被滚落巨石和横流彻底阻断,无法通车。虽然政府抢险队已经投入工作,但是连续的强降水又进一步加大了维修难度。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导致河边村贫困的问题是复杂的,但是河边村的扶贫工作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分队今天调查的24户贫困居民达到了国家制定的"脱贫指标"的已达半数。其中,居民的通电率已经达到了100%,家家户户都看上了广播电视机。每一户贫困居民也都如愿以偿地喝上了卫生的、方便的自来水。结合河边村严峻的自然条件分析,村民生活状况的改善来之不易。贫困户家家户户都享受到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甚至连从未缴纳过保险费用的老人也都享受着政策福利。

住房问题的改善也是较为明显的。贫困户段伟光老人一家的新房就是在政府政策福利、村民自我努力和"挂包帮"单位---云南大学帮助下盖起来的。老人今天见到了队员们也非常感动,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却又不知如何开口。这份心情化作了老人朴实的微笑和不断比划分队队员坐下休息的手势。老人的幸福感动着分队的同学们。

分队还在云南大学扶贫办老师,文学院赵永忠老师、黄瑞琪老师的带领下,代表杨林书记再一次探望了身患直肠癌的贫困户段文光老人。老人的精神状态相比一个半月前探望要好很多。在一年到头都几乎不会来生人的河边村,这一份远来的关怀让老人变得很兴奋。老人口里不断地念叨着:“感谢云南大学,感谢杨书记,感谢大家。一年来那么多趟,雨还下那么大,一直还记得俺们。”

贫困户经济收入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河边村居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种植核桃和牲畜养殖。这两项收入年总值基本过万,如果贫困户家里还有劳动力可以外出打工的话,再加上每年补贴的发放,年均人收入可以达到四千元。

但是村民在医保的运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陈绍忠老人治病期间本可以享受凤庆医院的医疗报销,但是老人偏偏听信了保山亲戚的建议去保山治疗。然而,凤庆医疗水平并不低于保山。亲戚的建议却造成了跨市医保报销的难题,加重了老人的生活负担。

对于河边村贫困户的生活状况,云南大学文学院"两学一做,精准扶贫"调查分队将进行进一步的资料完善。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