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帮扶点工作信息 >>

小康路上大步迈

发文单位:   发文时间:2020-12-09

——走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贫困搬迁户小记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确保农村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这是习主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和承诺。

2020年即将过去,党中央这一宏伟目标是否即将实现?地处云南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情况怎么样了呢?笔者在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短期工作之余,顺道做了一点调查,力图寻求答案。

2020825——27日,笔者一行奔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德钦县、香格里拉市,在维西县康恩家园、德钦县飞来寺村、奔子栏镇叶央村、香格里拉市羊拉乡归吾村异地进城搬迁点等地开展了进村入户的社会调查,分别访问了彝、汉、藏多家贫困户和随迁户。

走进维西县城郊的康恩家园,映入眼帘的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美观漂亮。高楼上书写着大字标语:“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幸福生活党给予,勤劳致富报党恩”。这里聚集了由山区搬来的维西县数百家彝、汉、傈僳等民族贫困户。

经主人同意,我们随机走进了七十多岁的贫困户朱姓汉族老人家。朱老介绍他有三个儿子,搬到这里分到了三套新房(三个儿子每家各分一套)。老人及大儿一家共6人分到的这一套新房,面积有 150多平米,四室两厅两卫,自己不出一分钱,政府还配有铺盖被褥。此外每人每月补助250元(以前是补助800元)生活费。儿媳已安排到一所小学工作。家有电视、冰箱、摩托及1辆出租车等。两个孙子一个上中学一个上小学,读书全免费。伙食费小学生每月补270元,中学生补290元,吃不完学校会退还学生。

另一家七十岁的姓沙马的彝族贫困户情况大致相同。他家四口人,分到的新房有100多平米,带阳台。自己不出一分钱,政府也配好了铺盖被褥,他们搬来完全是拎包入住。家里除有电视机、电冰箱等家具外,还有摩托车和一辆汽车。儿媳已安排在县里医院工作,小儿子正在准备考公务员……

两家的老人都很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去看。朱老家养着很多兰花,两个小孙子正在家看电视、玩手机。沙马家穿着鲜艳彝族服装的奶奶在带不满一岁的小孙女。小家伙长得白皮肤,大眼睛,活泼可爱。问起现在的生活,四位老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好好好,夸政府好,政策好,日子好。

在德钦县奔子栏镇,我们访问了新建在金沙江边的一个藏民搬迁点——民生新村。

藏族移民村村民阿吉玛30多岁,从山上搬迁下来。家里建的新房有着明显的藏族民居特点,400多平米的三层楼房装修得宽敞锃亮,地板和楼梯铺着深褐色的大理石,楼梯还配有红木栏杆。藏式客厅和佛堂宽大明亮,顶上吊灯显得富丽堂皇。院子里种植有各种植物花草,红色的灯笼花正在开放。用城里人的标准看,这就是一幢不折不扣的别墅。这幢新房政府出一半钱,自己出一半钱。她们全家5口人,有两个活泼健康的孩子。问起日子过得怎么样,阿吉玛连声说好过好过,谢谢政府了。

我们走进村主任阿布家。四十出头的阿布长得高大英俊,面孔稍显黝黑,是个典型的藏家汉子。他介绍说,全村共有22户人家,都是从不远的山上搬来的藏民。村里有两户贫困户,其余为搬迁户。两户贫困户主要是因为老人身体不好,家里还要供大学生。由于政府的帮助,也住进了和大家一样的新房,走出了贫困。村里几乎家家有电视、冰箱、手机、摩托车、汽车、电炉子,少数人家还装有空调。政府还出钱帮每家安装了价值2000——5000元不等的净水器。

尤其令人高兴的是村子里现在已经有15个大学生在外面上大学。政府还给学生发有补贴。补助标准大致是本科生4000元、中专生3000元、高中生2000元,学生还可以申请8000元的无息贷款……至于他们家,两夫妻两个孩子一个老人共5口人,住着近四百平米的新房,日子过得很好。临别前,我们邀请拉布一家合影,人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在香格里拉市,我们采访了负责羊拉乡搬迁户工作的劳务输出服务中心主任永宗和其他藏族同胞。羊拉乡位于德钦县东北部,地处边远,距香格里拉市近200公里,被称为“世外荒原”。永宗介绍说,2018年,政府结合当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际,搬迁了185户到香格里拉市。其中93户是贫困户,住进了已装修好的公租房,人均25平米。如家里有6口人,就可以分到150多平米的新房,自己不出一分钱。为了实现“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她本人专门被安排住到安置点继续跟踪做好贫困搬迁户群众的服务工作。

这时,在一旁的几个藏族群众说,我们现在的生活确实很好。很多藏民家都挂着毛主席、习主席的像。政府帮装太阳能、洗澡间、网络、净水器,家家有电视、冰箱。村里每周要检查卫生,做到干净、卫生、绿化、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小伙子开玩笑说,政府能做的都做了,“只差不发老婆了”……

入夜,香格里拉独克宗月光广场上,藏族及各民族群众聚集在一起跳舞歌唱:

“春天的太阳升起来,边疆大地百花开。藏家歌唱新生活,小康路上大步迈。

“欢快的锅庄跳起来,贴心的话儿说出来。脱贫致富奔小康,感恩美好的新时代……”

(作者余建忠,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关附件